现代国际关系

人类离无核世界更近了吗?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5

新华社评论称,虽然迄今尚未发生过重大核恐怖事件,但随着“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崛起,核恐怖主义的威胁正在变得更加突出。其次,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核材料扩散和流失的风险仍在不断攀升。此外,一些国家仍储存有不必要的高浓缩铀与钚。“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早已表露出取得核物质的兴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日前撰文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近日发出警告,恐怖势力掌握核武器的威胁越来越大,不容忽视。法国核工业设施曾多次被无标识无人机飞掠,20多年来,该机构记录至少2800起核物质走私、丢失或非法拥有事件。 核安全峰会已举办三届,虽未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文件,但在设立规则和凝聚共识方面有所成果,让国际社会的核安全认识不断提高,并就任务、职责逐渐定向,达成诸多管理措施。 2010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首届核安全峰会上,会议通过了一份《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确认各国愿共同行动防范核恐怖主义、确保核材料管控、防止不法交易等,呼吁国际社会在4年内确保所有易流失核材料安全。乌克兰、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相继承诺消除境内剩余的所有高浓缩铀,美俄两大有核国家也签署了一项将武器级钚转化为民用核反应堆所需燃料的新协议。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而后召开的第二届首尔峰会以“加强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为主题,会议通过《首尔公报》,内容涉及全球核安全体系、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与核能安全等11个领域,共提出了13项非约束力承诺或鼓励措施。 2014年第三届荷兰海牙峰会上,就进一步推进防范和打击核恐怖主义目标寻求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与合作。与会领导人在减少高浓缩铀核材料数量、增强放射性材料安全保障措施、增进国际信息交流和合作等三方面达成了共识。 中国在历届峰会上的表现值得一提。在2014年海牙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公开提出“核安全观”,在核安全峰会的多边平台下,双边核安全合作也在积极开展。例如,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的成立成为核安全领域的一个范本。该示范中心于2013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可为亚太地区各国提供系统、全面的核安保教育培训。

上一篇:学《易》致用 和谐——《〈易经〉与心理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