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
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多双边合作机制是现代国际关系中对外合作和多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贸促会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是贸促系统工作的重要平台,是推进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推进企业交流、深化民间往来、推动文化交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和重视。
广西处于“一带一路”交汇对接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为广西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指明了方向。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已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也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平台,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快推进开放发展,是广西的使命所在,也是机遇所在。
近几年来,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东亚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联络办公室、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联络办公室三个机制相继落户广西。广西贸促会坚持“深耕东盟,拓展东亚,畅通丝路,夯实机制,担当实干”这一思路,充分发挥对外渠道广泛、联系企业紧密的独特优势,调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持续创新畅通多层级的对话渠道,进一步服务广西加大开放力度,延伸开放触角,扩展合作领域,升级合作机制,以务实举措和行动,实现南向、北联、东融、西拓的深度推进。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东亚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成为“十三五”时期全国贸促系统重点建设的多边工商合作机制。
深耕东盟
峰会深耕东盟15年来,积极贯彻落实我国周边外交方针,为促进中国与东盟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广西的经贸促进、开放发展、国际合作、产业转型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中国—东盟政商界的“对话会”、 经贸活动的“倍增器”、 开放型经济的“加速器”、国际合作机制的“助推器”、 支点作用发挥的“驱动器”、 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器”。共有50位中外国家领导人出席峰会,参加的政商界人士累计超过5万人次。围绕金融、能源、基础设施、科教、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举办经贸活动,举行多场双方领导人、部长、地方负责人之间的会谈,增进了解,加深共识,充分体现了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宗旨与愿望。在峰会等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贸易额从15年前的552亿美元跃升到2017年5148亿美元,增长了9倍多。东盟连续17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广西与东盟国家友好城市数量达52对,居中国各省份之首。在广西的东盟留学生有近1万名,是东盟留学生中最多的中国省份。
拓展东亚
利用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下东亚投资研讨会、第38次东亚商务理事会会议、2017澜沧江—湄公河国家经济技术展览会、2018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成果展等重大经贸活动、国际国内论坛、展会等平台,致力于推动商务、交通、海关、质检、金融、科技、环保、矿业、人文等领域形成协调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达成《南宁共识》《南宁联合宣言》《南宁倡议》等多项共识,为形成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澳大利亚国际商会等商协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加快构建与东盟、东亚国家商协会合作伙伴网络,工作网络和联系渠道得到不断扩大和延伸,服务范围由最初的 “10+1”(东盟10国加中国) 、“10+3”(东盟10国加中国、韩国、日本)拓展到2005年的“10+6”(东盟10国加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2013年,再扩展到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畅通丝路
组织企业加大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合作,赴相关国家考察当地工业园区,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经贸洽谈和项目对接,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近5年来,先后组织了74批商务团组出访,邀请接待75批商务团组来访,举办500多场经贸洽谈活动,推动合作项目超过400亿美元,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为企业赴东南亚发展搭桥牵线。针对中小企业普遍不太了解“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贸政策环境、法律法规、风俗文化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总会《外国经贸投资法律指南》编撰工作,开展企业走出去培训,发布相关国家经贸合作和摩擦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出口和境外投资的信息、法律、风险防范、技术支撑等服务,引导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防范风险。
上一篇:略论管仲的外交思想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体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