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

关于跨太平洋安全架构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思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8

[编者按]2015年10月12~13日,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主题为“跨太平洋安全:和平共处包容发展”的“现代院论坛2015”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围绕跨太平洋安全架构、“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现将会议发言摘编如下,以飧读者。

一、关于跨太平洋安全架构

季志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从今年新的形势发展来看,我们更坚定地认为跨太平洋安全合作架构的建立十分重要,而且十分紧迫。首先从安全领域来看,在整个跨太平洋地区正在隐约形成两个阵营的迹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积极推进,美国正在计划不断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投入,包括承诺要在2020年以前将60%的海空力量投入到这个地区,同时美国也在这个地区构建新的军事安全网络,包括加强和调整现有的同盟关系。我们从现有同盟关系的调整当中也可以看到,日本通过新的安保法案获取集体自卫权,而且正在改变原定的武器出口三原则。美国也在推动它的同盟国,比如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美国还在与亚太地区的非盟国建立新的军事伙伴关系,像印度、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和蒙古。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加快军事现代化的步伐,也在构建维护自身安全的设施和网络,包括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加紧巩固中国自己所掌握的南海岛屿,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也在加强。去年中国还主办了亚信安全会议。从这两个路径来看,亚太地区似乎正在形成安全领域的两个阵营。

过去几年安全上存在两种分野,大家还没有更多的担心,但现在大家更担心的是这两个阵营的分野不仅体现在安全领域,还体现在经济领域,两大经济体的分野似乎也逐渐显现,中美双边的经济融合速度正在放慢,虽然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数量还在增加,但双方在深度合作方面的速度却在放慢,原定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的计划不断地推迟。同时我们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在地区经济架构上正在出现既非全球化又非地区化的局面。在这个地区同时出现的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其他各种经济合作项目。前不久TPP谈判达成了协议,各国正在履行议会的审批手续。另外美国还在这个地区积极推进中亚地区“新丝绸之路”计划。与此同时,这个地区RCEP的谈判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中国也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并且主动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看到,这个地区隐约出现了两大经济体分野的现象,这和安全领域的分野现象同时存在,使各国更加担心在这个地区会不会出现新的两极对立的形势。跨太平洋地区存在一些安全架构,或者说以安全为议题的合作机制,比如说东亚峰会、东盟论坛、亚信会议等等,但是这些机制显然不足以解决今天共同的安全关切。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地区的成员国共同探讨,在这个地区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安全合作框架。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现在我们讨论亚太安全架构是比较合适的时机,因为亚太的安全问题相当多,相当复杂,需要有比较综合性的解决办法。我想分析一下相关的几个国家对亚太安全架构的态度。

对于亚太安全的问题,东盟是很重要的力量,现在东盟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东盟同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德国等国家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2015年年底东盟将建成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共同体。如果由东盟提出一个综合性的亚太安全架构,并且起到核心的作用,大国都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有三方面的因素阻碍着东盟在现阶段主动提出亚太安全架构的倡议。第一,大国的竞争使东盟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关系方面的不同意见。一些国家对中国友好,另一些国家跟中国有领土争端和其他方面的矛盾,希望美国介入,而多数国家都跟中美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在亚太安全架构问题上,东盟可能难以产生十分协调一致的立场。第二,亚太的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包括朝核问题、中日关系和南海问题等。由东盟出面来协调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即使东盟想这样做也可能力不从心。第三,东盟现在缺少像李光耀那样强势的领导者,印尼作为领袖国家的影响力不足,妨碍了东盟对外部事务的影响。

澳大利亚积极参与亚太的事务,一方面加强同美国的安全同盟,对中国在东海、南海维护主权的活动有些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又努力发展同它的最大经济伙伴中国的合作关系,在中美两大国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同时澳大利亚还倡导印太地区的概念,把它的安全关切伸展到印度洋。所以澳大利亚可能会对建立亚太安全架构的建议予以积极考虑,但是也很难设想它现在会单独主动提出这一倡议。

上一篇:中国能为全球话语体系建设贡献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