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

乡贤陈凤英谈萧山“赶超跨越”:要紧盯“质的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时值第二届萧山人大会,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乡贤齐聚一堂,四海云集话桑梓,凝心聚力绘未来。10月25日,我们专访了临浦乡贤、中国知名经济学家陈凤英,邀请她为萧山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陈凤英

人物名片

陈凤英,萧山籍,中国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等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要紧盯“质的赶超”

记者:自改革开放起,萧山取得飞跃发展,一举成为浙江“老大哥”。但近年来,萧山经历从领跑到追跑的转变,并提出“赶超跨越”。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陈凤英:我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平常也关注家乡动态。这次回萧之前,我专门查看大量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总体感受是:萧山并不是真“落后”,而是呈现“慢进”状态。这好比,别人在“跑步”,我们在“走路”,虽都在“前进”,可“走路”跟“跑步”的差距显而易见。

对此,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来自新经济冲击。新经济的快速崛起,对地区发展造成冲击性、革命性变化。而新经济的增长,大多是两位数,这种增长,也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无法企及的。

其次是自身产业结构。尽管已是数字经济时代,但萧山仍有较强工业时代特征,尤其与余杭相比,萧山以高端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仍偏低。

最后是经济基数变小。从原有体系中,萧山已裂变产生其他经济主体,导致自身行政范围在收缩、数据规模在下降。

可以说,萧山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瓶颈期,正面临爬坡过坎新阶段。萧山的赶超跨越,有可能经历一个中长期。

从时间上看,萧山要“从今天做起、向明天看齐、为后天准备”,特别要紧盯“后天”,即2035年,这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节点;从方向上看,作为高收入经济体,萧山在量上的积累已很大,“赶超”要紧盯质的突破,加快完成工业革命向科技革命转型。

以“大杭州”谋新突破

记者:萧山撤市设区19年,杭萧融合始终是热议话题,萧山提出深度融入大杭州,全力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作为一名萧山人,您认为萧山该如何做到更“深度”?

陈凤英:这点我深有感触。前些年,我也习惯性介绍自己是“浙江萧山人”,几乎不提“杭州人”,恐怕很多乡贤有类似经历。

一方面,说明我们有很强萧山情结;另一方面也表明,潜移默化中,我们潜意识里仍以“老大哥”自居,没有从“萧山是全国十大财神县”那个年代走出来。

由此我认为,萧山融入杭州首先要体现在理念转变、思想开放。我们要放低身段,摈弃“大萧山”概念,树立“大杭州”意识,站在“大杭州”角度,以杭州“一盘棋”思维,更客观认识萧山、更系统谋求突破。

第二点是精准自身定位。杭州已有十个区,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大杭州”已形成。据我判断,杭州未来将以西湖、西溪、钱塘江为标识,形成三个不同中心。很难讲哪个中心更重要,但各自特征还是比较明显。如,新经济大概率将以西溪为中心;行政中心、会议中心将以钱塘江为主,这一带也是未来杭州城市标志。作为G20主会场所在地、亚运筹备核心区,对城市格局变化,萧山要有敏感性,并提前考虑应对之策。

第三点是善于借势借力。疫情推动下,数字经济正加速成为全球大趋势,杭州是中国数字经济先行区,来自世界的人才将源源不断汇聚杭州,而这恰恰又是萧山“短板”。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些,用好用足杭州的“势”,紧抓数字经济浪潮,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不惜一切引育人才

记者:您多次提到“数字经济”。在您看来,萧山发展数字经济最大突破口是什么?

陈凤英:应该是人才。这不是说萧山缺人才,相反萧山有大批人才,但在高端人才方面,萧山却不占有优势,这导致在人才主导型的科技革命中,萧山数字经济“慢热”“慢进”。

这背后是高校资源不足。我考察过很多地方,总体感受是,凡是有创新活力的地区,至少有一所好的高校作支撑,如硅谷有斯坦福、中关村有清北。可见,高校与人才、与创新之间具有很强关联性。

上一篇:中苏交恶的根本原因,只有一条
下一篇:没有了